石油的危险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易燃性
石油的闪点较低,通常在-6.67℃至32.22℃之间,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的规定,石油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B类。
易爆性
石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点火源即可发生爆炸。石油的爆炸下限较低,因此易发生爆炸。
易蒸发性
石油易蒸发,分为静止蒸发和流动蒸发两种。蒸发的油蒸气密度大,不易扩散,容易在储存处或作业场地空间地面弥漫飘荡,在低洼处积聚不散,增加了火灾危险程度。
静电荷积聚性
石油的电阻率较低,在管道输送时,打油与管壁摩擦会产生静电,且不易消除。当静电放电时产生电火花,其能量达到或大于石油的最小电火能并且石油的蒸气浓度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可立即引起爆炸或燃烧。
扩散性和流淌性
石油有一定黏度,受热后黏度变小,泄漏后可流淌扩散。其蒸气密度比空气大,泄漏后的石油及挥发的蒸气易在地表、地沟、下水道及凹坑等低洼处滞留,并贴地面流动,往往在预想不到的地方遇火源而引起火灾。
热膨胀性
石油体积随温度变化不大,但着火现场附近的石油受到火焰辐射的高热时,其体积会较大增长(由于低沸点组分膨胀气化),可能顶爆固定容积的容器或溢出容器,参与燃烧甚至爆炸。
毒性
石油及其产品中的有毒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累积,影响人类健康。长期接触石油泄漏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问题、心血管疾病、遗传畸形、呼吸系统问题和癌症风险增加。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石油泄漏会形成油膜覆盖在水面上,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导致鱼类窒息死亡。油类粘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可导致它们死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石油污染还会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它们的羽毛的不浸水性能。
对经济的影响
石油污染事件会严重打击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影响当地经济。石油泄漏事故不仅导致产量减少,还会给石油公司和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水产业的影响
石油污染能够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海水中O2的含量,破坏生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使渔业资源逐步衰退。在被污染的水域,恶劣水质使养殖对象大量死亡,存活下来的也因含有石油污染物而有异味,导致无法食用。
环境的长期影响
石油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海洋一旦受到石油污染,要经过数年之久,海区生物才能重新繁殖起来。
综上所述,石油的危险程度非常高,涉及易燃、易爆、易蒸发、静电荷积聚、扩散流淌、热膨胀和毒性等多个方面。因此,在石油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并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