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石油价格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需求预测下调
欧佩克下调了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03万桶/日,低于此前预测的211万桶/日。这一消息增强了市场对未来石油需求疲软的担忧,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原油期货,进而推动价格走低。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美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的降幅反映经济增长的放缓,市场对未来消费和投资的预期变得愈发悲观,进一步抑制了对油价的支撑。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日益明显,多个国家尤其是主要经济体的工业活动减缓,导致对石油的需求受到抑制。
供应过剩
原油供应超过需求,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疫情期间,全球每日生产的原油数量基本不变,但消费量骤降20%,导致每天有2000万桶原油没人要。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友在产量控制上的偏差,增加了市场上的油品供应。美国页岩油生产的复苏,市场上原油的供应量在持续增大。
地缘政治风险缓解
中东地区的局势逐渐缓解,风险溢价被挤出油价盘面。例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告诉美国政府,以方不打算打击伊朗的石油或核设施,这减轻了市场对中东战争范围扩大的担忧。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
投资者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方向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安情绪在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上得到了体现,导致油价持续走低。
市场情绪低迷
银行股普遍下跌,标志着金融市场情绪低迷,可能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到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
能源转型加速
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各国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石油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明显受到抑制。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使用电动车和其他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普及,使得对原油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综上所述,外国石油价格暴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需求预测下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供应过剩、地缘政治风险缓解、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市场情绪低迷以及能源转型加速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油价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