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机主要发生在 1973年、1979年和1990年,具体如下: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导致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两伊战争爆发后,全球石油产量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此次危机导致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建议:尽管有多次石油危机,但各国已逐步建立起战略性石油储备,并通过节能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来降低石油危机的影响。同时,国际间防止石油危机形成的机制也日趋完善,但能源需求和供给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石油安全问题依然是各国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