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人的工作服根据不同的年代和工作环境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描述:

70年代

工服主要是蓝灰色的棉服,肥大臃肿,穿着时需要腰间裹上布条。

工人还会戴狗皮帽子,整体造型被形容为“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劫道的,细看像个打猎的”。

80年代

单工服采用藏青色土布面料,棉服没有杠杠,但有一个深褐色的大毛领。

胸前有一排金属按扣,颜色以“老三色”为主:卡其、藏青、灰。

90年代

新工衣为绿色,面料更柔软,填充物改为丝棉,轻巧了许多。

金属按扣内增加了拉链,帽子也可拆卸。

2007年前后

工装样式变得更丰富,出现了橘红色的新样式,后背有夜光条。

冬装的小棉袄可以拆卸,方便穿脱。

2012年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员工工作服进行了统一定制,发放了印有“中石化”统一标识的红色工装。

新工装在设计上增加了防静电、防溅水、防油污功能,左胸特别设计了可插放的口袋。

当前

中石油分公司或油田内部的一线工人与领导的工作服设计和颜色基本一致,但不同二级单位之间会有一些微小差异。

工装面料主要是“的确良”,即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具有抗皱、防起球、柔软和透气性,同时内部增加了导电纤维以防静电。

综上所述,石油工人的工作服从70年代的灰色棉服到90年代的绿色新工衣,再到2012年统一定制的红色工装,其变化不仅体现在颜色和款式上,还增加了许多实用功能。当前的工作服在设计上更加人性化,注重功能性,如防静电、防油防水等,并且面料选择也更加考究,以确保穿着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