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泄漏的原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
海底渗漏:靠近陆地的大陆架附近通常储备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下产生地层断裂或裂隙,海底油藏中的石油通过裂隙溢出,进入海洋。
大气中的低分子石油烃沉降:大气中的低分子石油烃会沉降到海洋水域。
海洋底层局部自然溢油:海洋底层有时也会发生局部自然溢油现象。
人为因素
海洋石油运输和油轮交通:海洋石油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以及海船人为排污或触礁损坏,导致原油成分流入海洋。
海上油气开采:海底油田在开采过程中的溢漏及井喷,使石油进入海洋水体。
沿岸工业排污:沿岸工业的排污活动也会导致石油进入海洋。
具体案例
1967年“托利卡尼翁”号油轮事故:该油轮在英吉利海峡触礁失事,所载11.8万吨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轰炸沉船时燃烧掉外,其余全部流入海中,造成严重污染。
1978年“阿莫戈·卡迪兹”号油轮事故:该油轮在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触礁,22万吨原油全部泄入海中,是历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之一。
1989年“埃克林·瓦尔德兹”号油轮事故:该油轮在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湾触礁,2.32万桶的原油泄漏在海上,造成大面积污染。
1991年海湾战争:战争破坏了大批油井,大量原油流入海中,形成的原油带长96千米,宽16千米,漂流原油估计多达1100万桶,是海上石油污染事件中最严重的一起。
影响
石油泄漏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包括:
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沥青球,以及沿着食物链转移。
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
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原油中的有毒物质会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例如鱼类、鸟类、龟类等。
建议
加强海洋石油开采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沿岸工业和海上运输的监管力度。
发展先进的油污清理技术,以便在发生泄漏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