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油是由 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是一种棕黑色的可燃粘稠液体,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石油的主要化学元素包括碳(83% ~ 87%)、氢(11% ~ 14%)、硫(0.5% ~ 3%)、氧(0.1% ~ 1%)、氮(0.1% ~ 1%)等。
在古代,石油有多种用途:
照明:
石油在古代被称为“石脂水”、“猛火油”等,早在两汉时期,人们发现石油可以用于照明。唐朝时期,石油被用于照明灯油,如段成武所著的《酉阳杂俎》中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润滑:
石油的润滑性能在古代也被广泛应用,例如用于机械润滑和军事装备。火药配方中加入石油产品沥青,以控制火药的燃烧速度,这一技术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燃料:
石油在古代不仅用于照明和润滑,还被用作燃料。例如,在战争中,石油被称为“猛火油”,用于焚烧敌军和攻城器械。东罗马帝国的“希腊火”也是一种以石油为主要成分的燃烧物,曾在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军事用途:
石油在古代军事中也有广泛应用,如1400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已开始将石油应用于战场上。石油还可以用于制造火器和火攻战术。
综上所述,古代石油主要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遗骸经过长时间地质作用形成的,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润滑、燃料和军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