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在成型过程中或成型后可能会产生应力,这些应力可能导致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开裂或变形。为了消除塑料中的应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原料配方设计
选取分子量大、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基体:大分子链间作用力和缠结程度增加,制品抗应力开裂能力较强。
选取杂质含量低的树脂:减少杂质含量,避免应力集中。
共混改性:将易出现应力开裂的树脂与适宜的其它树脂共混,降低内应力。
增强改性:用增强纤维进行增强改性,提高应力开裂能力。
成核改性:在结晶性塑料中加入适宜的成核剂,形成许多小的球晶,降低内应力。
成型加工条件的控制
控制成型因素:减小制品中聚合物分子取向的成型因素,降低取向应力。
调整注射温度:适当提高机筒温度,保证物料塑化良好,降低收缩率,减小内应力。
调整模具温度:尽量采用较低的注塑压力,延长保压时间,减少分子取向。
改变注射速率:采用变速注射,快速充模后改用低速保压,减少熔接痕和分子取向。
优化浇口设计:合理设计浇口位置和形状,减少冷料斑的形成。
增大脱模斜度:便于制品顺利脱模,减少应力集中。
热处理:成型的塑料制品可进行热处理,如将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内应力。
后处理
退火处理:将塑料成型件加热到热变形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应力。
整面处理:在室温下对塑件表面进行一定时间的处理,以消除内应力。
其他方法
改善模具结构:通过改变产品壁厚、圆角半径等,调整注塑件的形状和尺寸,减少应力集中。
改善注塑工艺:如提高注塑温度、延长注塑保压时间,改善塑料的流动性和充填性。
添加防止应力痕剂:将防止应力痕的添加剂加入塑料中,改变塑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优化模具温度:合理调节模具温度,避免温度梯度过大,减少塑料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积累。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消除塑料中的应力,提高制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建议根据具体的塑料类型和制品要求,选择合适的消除应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