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是塑料框子色彩设计的关键步骤,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调色技巧和原则:
确定深浅
观察分析样品的透明程度、实色程度和色相深浅,确定黑色、白色所占比例及彩色色粉浓度。
深色通常黑色成分多,白色成分少;浅色则白色成分多,黑色成分少。
根据色相深浅,选择合适浓度的色粉原料,深色可能需要更高浓度的色粉或添加黑色成分。
调色相
使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配色,但实际中颜色并非单纯色,而是带有相邻颜色的色光。
注意色光的互补性,如调鲜艳绿色时应使用酞青绿,较深绿色则需使用绿光蓝与绿光黄拼色,避免使用红光蓝与绿光黄。
调色差
在深浅和色相估算后,制作基础样板并进行对色。
通过色差修正,确保最终产品颜色与标准样接近。
色差修正涉及深浅、明亮度和色相偏向的调整,可使用黑、白颜料调整深浅,荧光粉、增白剂调整明亮度,以及通过增加或减少特定颜料用量或利用补色关系调整色相。
选择着色剂
根据塑料的种类、用途和成型工艺选择合适的着色剂。
考虑着色剂的耐候性、分散性、形变、过滤性、迁移性、热封性、安全性及成本等因素。
打板确认
在实际塑料基材上测试色粉,确认着色力和颜色效果。
通过打板确认,调整配方以达到预期颜色。
反复试验
拟定初步配方后,进行多次实物着色试验,与标准色样和参照物比较,逐步调整配方。
采用试凑法,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找到最接近目标颜色的配方。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有效地进行塑料框子的色彩调色,确保最终产品的颜色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