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塑料需要进行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性能检测
外观质量:检查塑料的色泽、透明度、平整度等外观特征,确保无明显瑕疵、杂质和变形。
尺寸偏差:测量塑料容器或包装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厚度等,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格。
密封性:测试塑料包装的密封性能,防止食品泄漏和外界污染物进入。
耐冲击性:评估塑料在受到冲击时的抗破裂能力,以保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化学性能检测
有害物质迁移:检测塑料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镉、汞、铬等)、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双酚A等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向食品中的迁移量,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溶剂残留:测定塑料在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含量,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这些溶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特定元素迁移:针对特定的食品类型,检测塑料中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特定元素,如氟、氯等。
卫生性能检测
微生物指标:检测塑料包装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确保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微生物污染。
消毒效果:对于经过消毒处理的塑料包装,评估消毒方法的有效性,确保达到预期的卫生标准。
其他相关检测
感官指标:观察塑料材料及制品的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有无裂缝、气泡、杂质等,以及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明显的色差。
总迁移量:检测食品模拟物中从塑料材料及制品迁移到食品中的非挥发性物质的总量。
高锰酸钾消耗量:反映可溶出有机物质的含量。
重金属含量:评估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如铅、镉、汞、砷等。
脱色试验:检查塑料材料及制品在特定条件下是否会掉色。
这些检测项目旨在确保食品用塑料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检测方法通常依据国家标准进行,如GB 31604.8-2021、GB 31604.2-2016、GB 31604.9-201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