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吃塑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误食塑料软虫:
有些塑料软虫可能是钓友在钓鱼时不小心丢失的,或者是用废了的软饵,直接丢进了水里。这些塑料物体通常不会直接沉入水底,在水流的扰动下,它们的姿态在鱼类看来,就像一顿美餐。当它们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软虫,误以为是食物,就一口吞了下去。
塑料分解产生气味:
掉进海里的塑料起初是没气味的,但久而久之,海浪的冲击和阳光的暴晒会将塑料分解成小颗粒。这些颗粒物上会寄生藻类,而藻类可以分解塑料,释放出有气味的含硫化合物。这些气味本身对海鱼倒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但考虑到像凤尾鱼这类掠食鱼类,是以磷虾为食的,而磷虾又是以藻类为食的,所以这类鱼往往通过追踪塑料的气味,来帮助锁定猎物的所在。
塑料微粒的毒性:
由于塑料微粒通常会被大鱼吃掉,那些塑料微粒中的毒素最终可能进入被人类食用的鱼体内。《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凤尾鱼误将塑料微粒当做食物,因为它闻起来很像食物。
微塑料的尺寸和易食性:
微塑料尺寸极小,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去年我国一项海洋鱼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采样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环境适应和食物链传递:
部分塑料微粒如何被微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larvaceans输送到深海的方式。此外,有研究发现,鲈鱼幼体在接触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塑料颗粒后,会完全改变饮食习惯,只吃塑料颗粒,对平时食用的浮游生物置之不理。
综上所述,鱼吃塑料主要是由于误食塑料软虫、塑料分解产生的气味、塑料微粒的毒性、微塑料的尺寸和易食性,以及环境适应和食物链传递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鱼类将塑料误认为食物并进行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