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塑料袋的助剂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塑料类型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助剂及其用途:

抗氧化剂(如BHT,CAS No. 128-37-0):

用量:0.1%-0.5%,通常在0.3%时效果最佳。

作用:防止塑料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氧化降解。

润滑剂(如硬脂酸钙,CAS No. 1592-23-0):

用量:0.5%-1.0%。

作用:降低摩擦,提高流动性,防止塑料在成型时不粘在金属模具上,并使表面光滑美观。

脱模剂(如聚乙烯蜡):

用量:0.1%-0.5%。

作用:帮助塑料更容易从模具中脱离。

抗紫外线剂(如UV-531,CAS No. 1843-05-6):

用量:0.1%-0.5%。

作用:防止塑料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和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稳定剂(如硬脂酸盐、环氧树脂):

作用:防止合成树脂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光和热的作用分解和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甲酚酯、樟脑、二苯甲酮等):

作用:改善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减少脆性。

阻燃剂(如溴系、磷系、氮系、氮/磷复合系膨胀型阻燃剂、三氧化锑、水合金属氢氧化物等):

作用:提高塑料的阻燃性能,满足特定的安全要求。

抗静电剂(如各种抗静电剂):

作用:消除或减少塑料制品表面产生的静电,防止静电积累带来的问题。

着色剂(如无机颜料、有机颜料):

作用:改善塑料的着色性,提高美观度。

其他助剂(如发泡剂、防霉剂、加工助剂等):

作用:根据具体需求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光学性能等。

在选择助剂时,还需考虑其与塑料的相容性、加工条件及最终产品的使用环境。建议先进行小规模的实验,以确定最佳的助剂种类和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